澤爸,我看了你的書,真的寫得很好,對於我與孩子的對話很有幫助。不過,有個問題想要請教。
我與孩子在聊輕鬆的話題時,可以運用書中的方法,讓孩子講很多。但是,遇到他不開心的事,就不太回答,也很容易煩躁了。我問他,這件事情有不開心嗎?他說,不會啊。但是,他的表情很明顯的不同。
此時,我該是要停下來呢?還是要繼續問他呢?
===
我收到了這私訊,也快速的回覆了。
===
妳好,謝謝購買我的書,非常感恩。相信只要用對方法,都能與孩子有著很良性的互動與對話的。
在書中有提到,若是希望孩子能夠對我們說出內心話,親子關係是很重要的事情。而親子關係的拉近,靠的是彼此之間的連結深度。
連結的意思,是心與心的靠近,雙方真心的如實坦承。
只是,表達真心了,如果曾經被傷害過,在真心層的外面,便會形成了『傷痛層』,而傷痛層的表面,則會有『保護層』。
資深心理諮商師-武志紅曾在他的著作裡有說道:「因為有傷痛,所以有保護層。但是,傷痛層與保護層所組成的牆,所以,真我被深藏著,令我們碰觸不到自己的真我,別人也觸碰不到。」
-
我在學生時期,曾把一個秘密跟好朋友說,結果他卻輕易地講了出去,讓我感到非常的受傷。以後,也不太輕易的把秘密對他人說出口。
-
倘若一提到這件事,孩子立刻的武裝了起來,表示他可能曾經被傷害過。為了保護自己,或是不願意傷害層再次被觸碰到,很敏感又很快速地築起高牆,把妳阻擋在外。
妳可能會很沮喪、挫折,或是難過。但是,相信妳的孩子不是針對妳,因為你們在聊著輕鬆的話題時,相處是很好的,心與心的連結是很深的。
而要明白的是,傷害層的撫平,是需要時間的。
-
我雖然不清楚,妳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,妳可能會有些擔心,只是,當他不願意再繼續說的時候,就先放下吧,給他時間。
倘若他不想說,我們越是問下去,他有被強迫或逼迫的感覺,他的防衛高牆會越來越厚,之後搞不好會更加排斥。
有良好的對話經驗,將來才會有更多對話機會。
—
我們可以做的是:
1. #釋出善意:「孩子,這件事情,感覺你並不想談,媽媽是可以接受的。只是,媽媽希望讓你知道,只要你願意談,媽媽都會陪著你,一起面對這件事情的喔。」
2. #感到安心:往後當孩子講了其他任何帶有負面情緒的事情,或是有感受到他的防衛心的。請要讓他感覺到「只有願意跟媽媽說,都可以安心的。」沒有罵、沒有唸、沒有責備,更沒有處罰,只有傾聽與好奇的客觀提問。
慢慢地,那件深藏起來的事情,未來的有一天才有機會說出口。
3. #給予肯定:只要孩子有透露了一點點,一點點也好。請跟他說:「孩子,你願意跟我說,媽媽真的很開心。」給予他行為的肯定。
—
我們很愛孩子,當然會想替他解決所有事。只是,孩子越大,很多的事情需要在他的心中琢磨與體悟。如果他不願意說,或許是他想要這次靠自己來想辦法、來面對,這也是成長的展現。
如果過度於執著想知道孩子的每件事,或許,該學會放下的人,是我們。
===
與孩子有著安心對話,都在《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》
博客來 http://bit.ly/S0500085-B
親子教養類新書榜第一位
親子教養類七日暢銷榜第一位